1 引言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而官产学研合作,则是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等方面高效互动、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1]。
在一个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和竞争力提升的过程中,产学研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经济的风云变幻意味着在全球市场面临更多竞争和机遇。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国际竞争加剧的时代背景下,各国政府日益重视并从多方面积极支持推动产学研合作,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效率,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实力。为使产学研合作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发达国家政府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对产学研合作的支持力度,并积极通过政策引导、项目资助等形式直接参与其中,在产学研合作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发达国家在官产学研合作方面的经验能够为我国产学研合作机制及创新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本文选取英国为参考案例,分析总结了现有中英文相关文献资料,掌握了最新的、最全面的原始数据和政策,总体梳理了英国官产学研合作,分析研究了英国官产学研合作的具体的模式以及效果评价,并以英国经验为借鉴,提出了我国加强产学研合作的建议,以期对我国创新机制的完善、创新效率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2 英国官产学研合作的背景及历史
英国的产学研活动主要由政府推动,官方色彩浓厚。英国历任首相都很重视产学研结合,从撒切尔夫人到梅杰首相,再到布莱尔首相,在执政期间都强调科技研究要重视与产业之间的联系,科研院所要与企业开展多方面、深层次的合作[2]。为确信确立和维持“英国科技产业的国际地位”,他们分别在不同时期采取了相应政策措施来推进产学研合作和科研成果的转化。
从1975年开始,英国政府开始采取措施加强科学和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为鼓励科技界与产业部门合作,先后实施了的“教研公司计划”(TCS,1975年)、 “链接计划”(LCRS,1986年)、“院校与企业界的合作伙伴计划”(CBP,1996年)(TCS 和CBP于2003年合并成“知识转移合作伙伴计划”)、“法拉第合作伙伴倡议(FRI,1997年)等,促进了科技研发成果的应用,使合作参与方共同受益[3]。
1986 年,英国成立了工业和高等教育委员会(CIHE),旨在促进工业企业与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带来更多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福利。该委员会于1987年发表的《走向合作:高等教育、政府与工业》进一步强调产学研合作的必要性,在工商领域激起了剧烈响应,也推动了产学研合作理念在英国国内的广泛传播[4]。
20世纪90 年代以来, 针对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和专利利用率低的情况,英国政府积极应对,一方面加大对研发活动的投入,另一方面制定实施新的政策措施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在政府的一系列努力和支持下,逐渐形成了产学研密切结合、协同创新的良性机制。在英国政府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具体实践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英国的国家创新系统》报告的颁布和实施,报告鼓励企业开展高新技术投资,并提出要把中小型企业与高校合作作为重点,同时要从多方面改进政策措施,更好地发挥政府对科研和创新的引导与支持作用。1993 年,英国政府发表了《科技白皮书》,提出“让科技产生财富”,进一步促进了产学研合作。1995 年又公布了《科技展望报告》,积极以促进学术、产业和政府三间的合作, 加快了英国科技产业化的步伐。
2004年7月,英国财政部、科技办公室、教育和技能部联合发布的《英国10年(2004~2014)科学与创新投入框架》则进一步强调了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将产学研合作列为推进英国科技创新的主要途径[5]。在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下,英国产学研合作数量和质量都较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
2011年12月,面对金融危机对英国科技投入影响,研究成本提高,世界各国科技发展竞争加剧等新的挑战,为更有效地进行科技创新投资,继续推动经济增长,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英国创新领导者目标的实现,英国政府发布了《促进增长的创新与研究战略》,提出加强生命科学、高附加值制造业、纳米技术、数字技术四大领域的投资力度,面向创新性企业提供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并进一步鼓励官产学研合作创新,努力消除创新集群发展障碍[6-7]。 上一篇:躬耕科研数十载勇立潮头传捷报广东省科技厅系 下一篇:没有了